我們追求倒過來,其實就是在倒過來中找到自我的平衡點。
面對不如意、面對挫折的時候,我們要倒過來將它變成“存折”,把它變成我們下一次成功的經驗,變成下一次我們成長改進的方法;面對苦難的時候,要倒過來克服苦難,不能放棄,因為放棄這一個困難還有千萬個困難,戰勝這一個困難,我們就贏得了克服這類困難的勇氣和智慧,它會成為接下來面對其他苦難的寶藏;面對壓力的時候,倒過來不要被壓力擊垮,反而要把這股壓力化作動力,化為我們要成功的信念;消極想放棄的時候,倒過來把消極的抵觸變成積極的回應和面對,方法總比問題多;面對成功的時候,我們一定不能忘乎所以,要將這次的成功變成我們成長路上的鋪路石,將這次成功的經驗累積變成財富,促使我們下一次的成長。
十年前我在研究賞識教育的時候,發現賞識能夠給孩子帶來動力,但是后來我發現賞識到一定程度,孩子已經承受不起同學、老師的壓力,承受不起自己一點點的失敗,更加承受不起挫折,原來他已經對賞識形成了依賴,讓孩子對賞識形成過度的依賴,這是對孩子下半輩子最大的傷害。我發現一味地給孩子賞識,就是將孩子的天平偏向了賞識那端,這個天平就不平衡了。要想讓孩子的天平平衡,就必須給予孩子適當的挫折,讓孩子在賞識和挫折中成長。沒有挫折的愛是溺愛,沒有愛的挫折是傷害。
我們要學會倒過來找到自己的平衡點,倒過來幫助孩子找到他的平衡點。對孩子來說,當沒有什么的時候,要告訴他們拿起;當什么都有的時候,要讓他們學會放下。這樣才不會迷失自己,才不會丟掉自己。所有的失敗,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,都是微不足道的;所有的勝利,與戰勝自己的勝利比起來,也是微不足道的。
我們一定記住倒過來是用來要求自己的,當你用倒過來要求別人的時候,你就沒有倒過米。當別人都看不起我時候,我不要求別人看得起我,但是我一定要倒過來看得起我自己,當別人都看得起我的時候,我也一定要倒過來把自己看低一點。真正做到失意不變形,得意不忘形,始終在倒過來的平衡當中。

- 上一篇:小女孩云寶跟歐爸學習演
- 下一篇:面對可能活不過四歲的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