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人家的孩子
“媽媽,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。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,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?”
媽媽說:我不打擊你一下,你可能就會飄。
“我知道別人很厲害,可是為什么我一直在努力,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呢?”
媽媽說:“當你很強的時候,我覺得我是要拍一下;當你覺得自己弱的時候,我覺得我要推你一把。”
湖南衛視《少年說》:為什么我的努力,你從來看不到
這個“別人家的孩子”幾乎存在于每位家長的口中,無論孩子成績進步還是退步。
“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,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一樣呢?”
“才考了幾分就翹尾巴了,你看那誰誰家的……”。
這種打擊和對比式教育,否定了孩子做的所有努力,是對孩子自尊和自信最大的傷害。
被最親近的家人三番五次地懷疑,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開始自我懷疑:我是不是真的這么差勁?我是不是怎么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?爸爸媽媽是不是只愛別人家的孩子,不愛我了?
夸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留給自己孩子的是骨子深處的自卑。
孩子的意識深處會一直住著這么一個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即便自己在別人眼中已經足夠優秀。
但是,“別人家的孩子”給他的動力是有限的,當某一天這種動力消失,而父母卻仍在耳邊一遍又一遍地重復“你不如他……”。
孩子能怎么辦?已經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支撐他進步了。他會不會就此放棄,承認自己是失敗的。
這樣的結果,沒有人能接受,也不愿意接受。
自信的孩子從來不受傷害
歐陽維建老師(歐爸)說:自信是學習的動力,自卑是學習的阻力。自信的孩子能照見自己的未來!自信的孩子從來不受傷害!
一直被比較,從未被肯定和鼓勵,只有一個“別人家的孩子”天天在耳邊提醒著“我不如他……”。這樣的孩子自信從哪里來?
那么,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呢?
首先,我們要明白現在現在所處的時代,這個時代,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
現在,是一個中國人民精神生命追求幸福的時代,是從物質生命升華到精神生命追求幸福的時代。
這說明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支持,而不只是物質需要的滿足。
當然,這個陪伴,不是和孩子呆在一起,你做你的,我做我的,而是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,和孩子產生交互。
父母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做好交接的任務,把孩子的物質生命交接到精神生命手中。
一位母親在認真傾聽和支持少年演講家的演講分享
其次,要明白孩子的精神生命的級別。
孩子的精神生命有六個級別:自尊、自受、自喜、自拜、自恩、自信。
從自尊開始,一直提高到自信,孩子的精神生命才算達到“不受傷害”的程度。
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,很多人的精神生命仍然停留在自尊的層面,把自尊當成精神生命的一切。
但是,自尊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,不是嗎?
歐爸說:自信是別人給的,別人相信我,我就自信了,好孩子是信出來的,好父母也是信出來的。
從任何層面上講,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,每個孩子都是帶著第一名的基因來到這個人世的,要相信他是一個創造奇跡的人。
無論別人的孩子多么優秀,記得停下來,多看看自己的孩子,他也在朝著你希望的方向努力。
歐爸動能寒假親子課程,給父母和孩子一個學習和改變的機會,父母場更有歐爸動能創始人歐陽維建老師(歐爸)進行現場授課。
- 上一篇:這位孩子,跟歐爸學習了
- 下一篇:知識點:幸福源自于內心